本次活动聚焦“气候创新孵化与加速”“价值链协同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生态构建与区域转型”三大共创议题,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投资机构、产业方、媒体、智库、创业企业等领域的嘉宾参与。从技术孵化到金融赋能,从产业实践到区域转型,一起来直击碳中和浪潮下的各方观点交流与精彩见解吧!
指导单位、战略伙伴致辞
尽所能精准赋能每一个企业,希望让每个绿色梦想都能在吴淞找到生根发芽的沃土。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吴淞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吴淞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潘晓磊先生介绍了宝山北转型的“一地两区”战略,分享了吴淞街道在绿色低碳及气候行动的实践。并指出,吴淞正以“三重探索”激活绿色转型动能:一是以“小载体”书写“大文章”,打造绿色创新策源地。二是以“小联盟”打开“大视野”,培育低碳产业生态圈。三是以“小活动”激发“大动能”,构建协同发展共同体。
汇丰中国一直通过气候公益与各方通力合作,为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生态环境。
梁颖
汇丰中国ESG高级经理
汇丰中国ESG高级经理梁颖女士提到,汇丰中国成立及扎根中国160年,一直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并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路径与模式,「零变未来」气候共创行动便是其中之一。她表示,汇丰中国在过去4-5年,累计投入了近1亿人民币,通过支持气候创新领域的知识研究、能力建设以及技术场景对接、试点合作等方式积极推动和探索创新型的气候解决方案。
成果展示&手册发布辞
2024产业对接手册总结了各个产业伙伴近50条具体需求,同时延展了「零变未来」气候共创行动的生态体系。
葛勇
绿色创业汇发起人、绿叶投资创始合伙人
绿色创业汇发起人、绿叶投资创始合伙人葛勇先生分享了2024年度「零变未来」低碳共创营的相关进展与成果,他强调,低碳共创营不仅帮助大小企业促成合作,更在于让技术团队深入理解产业方转型战略,让产业方了解前沿技术,帮助双方共同探索创新技术带来的价值增量。
扫描二维码查看《2024产业对接手册》
气候技术创新应用需要多元合作,开放式创新模式是助力可持续创新生态的关键。
孙菁歌
1.5DO 气候创新实验室主理人
Impact Hub Shanghai 合伙人
1.5DO 气候创新实验室主理人、Impact Hub Shanghai 合伙人孙菁歌女士系统梳理了项目五年来的宏观框架,阐述项目行动路径,一是创新生态能力建设,产出相关洞察和报告;二是通过企业走访、产业创新工作坊,将解决方案带到有需求的企业;三是核心的低碳共创营,对接技术供需方;最后利用媒体矩阵,为创业公司伙伴提升影响力曝光。她表示今年6月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期间,项目将发布第二轮产业方、园区等的具体零碳转型需求,同时呼吁各方伙伴加入,支持创新技术的落地发展。
议题一:气候创新孵化与加速
01 圆桌汇谈:气候技术创新的挑战和需求
嘉宾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投资与技术促进助理专家,叶霖
• 腾讯碳中和高级战略经理,蒋泽原
• 坤晟生物董事长,徐坤
• 倍奇能源市场总监,骆颖婷
主持
• Impact Hub Shanghai 创新项目经理,郑依萌
圆桌嘉宾交流探讨
1.5度温控及双碳目标背景下,气候创新生态里的相关方面临着不同的阻碍,圆桌邀请四位气候技术创新相关领域的嘉宾,分享了国际组织平台、科技龙头企业、创业公司不同视角下的观察与经验。
叶霖女士从国际视角出发,指出初创企业面临全球化适配、资金支持、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挑战,并介绍联合国组织相关的支持举措。蒋泽原女士分享了腾讯一系列实施碳中和的举措,并通过腾讯发起的碳寻计划为例,讲述初创公司在气候创新领域的痛点及腾讯提供的解法。徐坤先生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面临产品商业化遇阻、工程款压力大、客户信任度低等诸多技术难题,入选腾讯碳寻计划后,借助大企业背书和助力,企业发展获得明显提升。骆颖婷女士分享公司跨越发展鸿沟时获得与百事中国的合作机会,并取得相关成果,强调了产业方和国际组织认可对初创企业成长的重要性。
02 主旨分享:数绿协同 推动产业园区迈向可持续发展未来
面对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关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包括气候技术创新,供应链优化和产业转型。
叶霖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投资与技术促进助理专家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投资与技术促进助理专家叶霖女士围绕“数绿协同 推动产业园区迈向可持续发展未来”展开分享,她指出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时代转变下,工业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产业园区绿色转型需构建能源体系、推广绿色制造技术等,同时介绍了相关指南、评估体系及其模块与评估原则。
议题二:价值链协同与产业转型升级
01 圆桌汇谈: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低碳转型
嘉宾
• OATLY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林春燕
• 紫江企业纸包装营销部大客户总监,龚静
• 仲量科技生态与创新合作董事,陈心凌
主持
• 绿色创业汇发起人、绿叶投资创始合伙人,葛勇
圆桌嘉宾交流探讨
低碳转型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但过程中存在着上下游伙伴认知和能力差异等协同方面的挑战。圆桌邀请到食品、包装、建筑行业的企业代表,探讨他们在协同价值链伙伴共同推动低碳转型的实践。
林春燕女士分享了在原材料采购等环节与合作伙伴协同减碳的情况及挑战,还探讨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问题,如明确目标、科学制定政策等。龚静女士介绍自身从运营管理、品牌方沟通、产品研发等多维度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举措。陈心凌女士提到在降本增效压力下,部分房地产科技解决方案面临改造成本较高、回本周期不确定等方面的挑战,并提到初创企业通过与大企业合作,可以增强客户信任感,降低风险感知,促进新技术的采纳。
议题三:价值链协同与产业升级
01 圆桌汇谈:金融手段赋能转型与创新
嘉宾
• 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气候金融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吴光豪
•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高级研究员,金子曦
• 上海农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私募基金团队负责人,万江曈
主持
• Impact Hub Shanghai 创新生态研究经理,邵雨薇
圆桌嘉宾交流探讨
圆桌聚焦金融如何支持高排放行业的转型,以及如何支持提供技术服务的中小型初创企业跨过“死亡谷”,邀请了三位资深嘉宾,分别从政策制定、智库研究和金融机构的视角展开探讨。
吴光豪先生以制定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及推动转型贷款落地的经历为例,从企业、银行两方面指出金融支持企业转型存在的挑战。金子曦女士提到转型金融可助力高碳行业向零排放或低排放转型,是中小企业、高碳企业转型的良好工具。万江曈先生分享了银行在支持冲浪型企业跨过死亡谷中的顾虑及应对机制,并共同探讨通过投贷联动等产品和金融工具支持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02 圆桌汇谈:气候目标下的区域转型机遇和需求
嘉宾
• 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伟锋
• 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能源转型方向主管、高级工程师,赵跃华
主持
• 1.5DO 气候创新实验室主理人、Impact Hub Shanghai合伙人,孙菁歌
圆桌嘉宾交流探讨
主持人孙菁歌女士表示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助力区域转型和城市更新,带来切实可见的成效。该环节邀请两位嘉宾分别分享了上海宝山和山西当前的转型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毛伟锋先生介绍宝山围绕“一地两区”建设,着力推动滨江、吴淞、南大地区“三箭齐发”,通过城市更新和转型开发,为集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腾空间、注活力。他分享工作感悟,在产业发展领域,以综合性、专业化的服务供给,对产业项目在引和育上并重。他表示所在公司兼具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与涵养经济新动能的功能,希望打造优强科创生态,引入市场主体;并期望机构资本参与进来,给予科技创新项目足够的培育耐心。他请与会嘉宾、企业家代表多关注宝山的发展,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助力宝山加快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
赵跃华女士围绕山西省绿色低碳转型进展,重点介绍了山西能源转型与产业转型重点、方向及相关工作,并分享了山西煤炭公正转型面临的困境与探索,表示山西正在统筹推进煤炭、电力、非常规天然气等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希望未来能够在产业链、技术和金融等领域不断加强区域合作。
期待加入
五年来,「零变未来」气候共创行动已成功构建了一个覆盖产业需求方、科创企业、投资机构及生态伙伴等多位角色的开放式创新平台,成为推动气候创新的重要枢纽之一。我们也期待更多力量加入这场气候创新变革,如果您是:
• 掌握核心减碳技术的创新企业
• 寻求绿色解决方案的产业龙头
• 关注气候科技的投资机构
• 致力区域低碳发展的政府/园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零变未来」气候共创行动,与我们一起整合技术、资本与场景资源,加速中国”3060″双碳目标落地,携手塑造可持续发展的”零变未来”。
扫码加入零变未来
如有任何问题,请扫码添加微信,并备注“零变未来”进行咨询
战略支持
联合主办
场地支持
评论
评论已关闭